1、變“要我讀”為“我要讀”——引起孩子的讀書興趣
不少家長在引導孩子閱讀時都可能有過這樣的“遭遇”:明明是一本廣受好評的兒童作品,拿到孩子面前,孩子卻連看都懶得看一眼。看到孩子冷淡的反應,家長也知道哪怕堅持讓他把書讀完,效果也是令人失望的。之所以會造成這種局面,就是因為孩子對閱讀還沒有產(chǎn)生興趣。而授之以漁的閱讀需要孩子自己去讀,這首先就要引起孩子讀書的興趣。家長可以通過創(chuàng)設情景、提供背景等手段,引起孩子讀書的興趣和欲望。
2、變家長讀、孩子聽為孩子自己讀給自己聽——敏給孩子閱讀的技巧和方法
很多家長喜歡給孩子講故事聽,讀書給孩子看,其實這會使孩子產(chǎn)生一定的依賴心理,他(她)會認為讀書是爸爸媽媽的事情,與自己無關,自己的任務就是聽口授之以漁的閱讀需要家長注重引導,而不是全權包辦。比如在孩子巳能非常投入地聽懂一個故事后,就可以開始讓他自己學著翻書,有時家長還可以給孩子提問題,引導他去書里找。為了培養(yǎng)孩子的獨立閱讀能力,在他會自己閱讀時,家長可以引導他自己去讀,并讓他給爸爸媽媽講故事,有錯的地方不要直接指出,而是陪孩子再看一遍,聽他講,給他補充,潛移默化地教會他閱讀的技巧和方法。
3、變末長問孩子答為孩子自問自答——,讓孩子學會在閱讀中解疑
在引導孩子自己閱讀的過程中,最初總是家長提出問題,讓孩子回答,以引起孩子閱讀的興趣。而授之以漁的閱讀所應達到的目標還不止于此,應是讓孩子自己學會發(fā)現(xiàn)問題,解決問題,這樣才能大大增強孩子閱讀的主體意識,提高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。當然在這一過程中家長并不是完全置之事外,而是應對孩子發(fā)現(xiàn)的問題進行指導、修正,并準備好回答孩子的一些問題。孩子提出的問題可能比較幼稚,家長也應給予充分的肯定,并引導孩子在閱讀中解疑。家長甚至可以和孩子來個小小的知識競賽,看看誰看書看得仔細、知道得多、回答得快。爭論和搶答的過程也是很好的一種閱讀氛圍,因為具有爭議性的問題可以激發(fā)孩子再次閱讀或更深入地閱讀,從書本上尋找正確答案。
總之,真正的閱讀應當是一個讓孩子有效參與的過程,而不是把書上的字一個個讀完的機械過程。只有變“授之以魚”為“授之以漁”,才能更好地發(fā)揮孩子的主動性和積極性,讓他真正地愛上閱讀。